2018年2月11日,公園城市理念首次在四川天府新區興隆湖畔提出,經過4年多建設,這里的藍色跑道環湖蜿蜒,水草在水中搖曳,從滯洪洼地變成“網紅”打卡地和創新策源地。這是天府新區先行先試公園城市的一個縮影。
四川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科說,《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總體方案》多次提及天府新區,這不僅是對新區創新實踐成效的肯定,也要求新區繼續先行示范,持續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制度成果。
回到原點
規劃由沿路布局變為沿河、沿綠布局,“公園城市”在這里被首次提出
天府新區興隆湖,是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記憶點。8年前,這里只是鹿溪河流域的一處滯洪洼地。
天府新區建設之初,就將生態文明與經濟社會發展如何匹配納入規劃和建設中。
“當時,我們遵循的一個原則,就是盡量保持原有地貌、地勢,保護原生植被、避免大挖大填,更多的是在此基礎上進行修復、治理和提升?!蓖蹩平榻B,設計團隊充分利用這里低洼地形特點,壅水成湖。2013年11月,興隆湖項目動工。
2014年10月,天府新區獲批成為第十一個國家級新區,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
2017年底,天府新區對城市規劃進行了迭代升級,將原本沿道路布局方案,轉變為沿河、沿綠布局新模式。如此,河流、湖泊、綠地在天府新區不再是城市后花園,而是人和城市使用的空間,具有帶動產業發展功能。
這一模式的轉變,使得城市與山水真正融合在同一維度,也是從底層邏輯上重塑城市形態的關鍵之舉。
2018年2月11日,在興隆湖畔,公園城市理念被正式提出。公園城市是新的營城理念,無先例可循,天府新區在建設過程中進行了先行先試。
2.0版本
不僅整個城市是一個大公園,老百姓出門也像在自家花園
站在興隆湖畔,向東望去,映入眼簾的是蔥郁的龍泉山。
如何建設公園城市?王科說,天府新區的做法是將城市建設融入大自然中,“構建一種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全新城市形態”?;谶@一考量,天府新區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合理控制各類用地規劃比重,將城市建設區產業用地比重由27.2%壓縮至20.6%、藍綠空間比例由65.7%提高至70.1%。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改變傳統城市“攤大餅”發展模式,沿鹿溪河布局天府總部商務區、成都科學城、天府數字文創城3個城市組團;在組團內部,劃分成若干個公園片區、公園社區和公園街區。通過4級空間體系深化城市與自然的關系,不僅可以將好山好水好風光引入城市內部,還能有效增強城市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讓城市在自然山水中有序生長。
目前,天府新區已構建形成“大開大闔、顯山露水,高低錯落、疏密有致”的空間格局。
隨著天府新區城市空間格局成型,人口和產業快速聚集?!熬幼『凸ぷ髟谶@里的人,如何看待這座城市,如何與這座城市共成長,如何跟這座城市產生鏈接,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蓖蹩普f,這是天府新區公園城市建設“2.0版本”要去解決的問題。
“一個城市的預期就是整個城市都是一個大公園,老百姓走出來就像在自家花園一樣?!蓖蹩普J為,目前天府新區基本上做到了這句話的前半句,而后半句是接下來要重點探索的。這需要對城市建設過程中的視角進行迭代轉變,從“俯瞰視角”轉向“人的視角”,謀劃思考公園城市建設。
未來之城
聚焦人的感受打造理想街區
“公園城市不是對工業文明城市發展的修修補補,而是另一種全新的發展方式?!敝袊缈圃簩W部委員、經濟學家潘家華表示,作為后工業時代的新城市形態,公園城市應當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革命性形態。
街區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公共開敞空間。王科說:“我們理解,公園城市的街區應該是城市的客廳,是一個可以讓老百姓很想親近的公共空間,所以它要體現人本邏輯,針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運用美學視角和低碳思路,有機銜接不同地塊內的功能布局,從而引導老百姓走出家門,在街區享受城市帶來的美好生活?!?br/>
為此,天府新區在公園城市建設局增設理想街區處。
經過對國內外知名街區的研究對比,天府新區給出理想街區需要呈現的4種形態:更適宜的空間尺度、更宜人的步行環境、更具活力的街道界面、更有特色的街道風貌。以此為標準,在天府總部商務區、成都科學城、天府數字文創城3個產業功能區內,分別選取樣本街區進行了規劃建設。
“街區是老百姓直接感受一座城市的空間,公園城市建得好不好,從本質上來說,直接反映在街區建得好不好?!蓖蹩普f,城市建設的終極目標是“聚焦人的感受”,公園街區作為最小組成單元,只有把它規劃好建設好,公園城市才能最終得以呈現。
基于天府新區對公園城市建設的探索,2021年12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印發《關于支持四川天府新區開展公園城市標準化綜合試點的復函》,批準四川天府新區開展公園城市標準化綜合試點。這意味著四川天府新區成為全國首個公園城市標準化綜合試點單位,公園城市建設進入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精細化發展軌道。
轉自:四川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