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古以來便有“天府之國”的美譽。這里既有青峰競艷、丹壑爭流的自然風貌,又有沃野千里、八街九陌的盛世之姿。近年來,欣欣向榮的工業制造業又為這塊風水寶地添上了一抹科技底色。在位于四川省西昌市西溪鄉的興國寺水庫可以看到,遼闊的水面上架設著一排排整齊的光伏板,水下時不時能看到魚兒穿梭嬉戲的身影。通威獨創的“漁光一體”項目上可發電,下可養魚,讓智慧漁業、光伏發電、休閑觀光“三位一體”、渾然天成。
據了解,通威集團是一家從事從上游高純晶硅生產、中游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到終端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的垂直一體化光伏企業,形成了完整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通威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通威新能源“漁光一體”項目已復制到全國多個省市,累計裝機并網規模超過2.4GW,優質而清潔的光伏電力源源不斷地惠及千家萬戶;通威太陽能設立合肥、雙流、眉山、金堂四大基地,電池年產能已超過40GW,連續6年成為全球產能規模和出貨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太陽能電池企業;通威旗下永祥股份在四川樂山、內蒙古包頭、云南保山設立三大高純晶硅生產基地,打造出了全球單體規模大、綜合能耗低、技術集成新、品質優的生產線,高純晶硅產能已達18萬噸/年。而這家發軔于眉山、成長于成都的龍頭企業的成長史僅僅是四川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小小的縮影。
三個聚焦發力穩定增長,節后首日開工復產率達54.6%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敬茂明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為確保工業經濟“開好局、起好步”,四川立足“早”抓政策精準發力、立足“細”抓激發企業活力、立足“實”抓要素保障協調,多措并舉、持續發力,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政策激勵方面,四川于節前就率先印發出臺了工業穩增長促發展18條措施,制定實施工業良好開局八條激勵政策,從強化能源保供、存量增產、項目建設、資金協調、政策落實、市場開拓、工作機制、底線意識等各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工作部署;企業幫扶方面,明確對骨干企業和重大項目的“開門紅”正向激勵措施,并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組織開展“一對一”“點對點”的幫扶活動,及時協調解決年初易發的招工難、資金缺、運輸堵等問題,為節后盡快恢復生產創造條件;能源保供方面,發揮省電力電煤供應保障工作協調機制作用,多渠道落實電煤電力保障,工業企業用電實現應保盡保。
據統計,節后第一天四川全省工業企業開工復產率達54.6%,復產面高于去年10個百分點左右;重點企業開工生產積極,全省共有2373戶規上工業企業在春節期間加班生產;全省未出現拉閘限電現象,企業用電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春節7天全省主網供電量較去年同期增長34.8%。
緊抓制造業“牛鼻子”,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推進
全省省級平臺簽約項目782個,投資金額6235億元;落地項目719個,投資金額4475億元;開工項目364個,投資金額1621億元;新增到位資金189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5.9%。在全省制造業招商引資“百日攻堅”行動總結會上,四川拿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據悉,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會同省經濟合作局組織開展制造業招商引資“百日攻堅”行動,聚焦“5+1”重點產業強鏈補鏈,梳理《四川省重點產業鏈圖譜》,編制《制造業重點產業招商引資工作指南》,高規格舉辦四川制造業廣東(浙江)投資推介會,全省組織各類專題推介活動366場次。各地堅持高位推動與上下聯動,緊扣本地優勢產業和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精準施策。一幅上下一心、百花齊放的“大招商”生動畫面躍然紙上。
與此同時,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組織開展的技術改造服務專項提升行動全面鋪開,圍繞發展所需、企業所急進行了30余次專線活動,覆蓋21個市(州)。成都市搭建“政策找企業”智能服務平臺,惠企政策實現集中匯聚、精準查詢、主動推送、高效兌現。綿陽市建立“服務綠卡”“一對一”精準對接服務專員制度、“綿州英才卡”制度。各種暖心的幫扶活動推動重點項目建設實施駛入快車道。
春節期間至節后,伴隨生產車間、施工現場等地機器轟鳴聲漸起,四川奏響了復工復產之曲?!拔覀兪?月7日(正月初七)全面復工復產的?!彼拇〞r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時代”)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道,“四川時代動力電池項目總規劃10期,目前一、二、五、六期已經建成投產,三期預計2022年6月建成投產,其他各期正在有序推進中?!?/p>
作為寧德時代的全資子公司,四川時代率先打響了“開門紅”的第一槍。近日,該公司與宜賓三江新區管委會簽署《四川時代七至十期項目投資協議》,項目總投資不超過240億元。至此,這項支撐宜賓世界級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建設的重點項目全面落地實施。
四川時代相關負責人表示,四川時代充分發揮四川省動力電池產業“鏈主”作用,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立足生產,高質量實現產能目標,同時還積極協助當地政府吸引外地產業鏈企業落戶和開發本地化產業鏈企業,初步構建動力電池全產業鏈生態圈,實現鋰電主輔材料產業均衡協調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與此同時,成都光伏產業基地、樂山“綠色硅谷”項目、成都云計算中心及數據服務基地項目、成都消費級電子及智能家居制造、遂寧電子電路產業項目、成都新一代高端封測生產基地、川南新材料產業基地、萬華化學項目、成都中航鋰電動力電池項目、杉杉負極材料等一大批重點工業項目皆在如火如荼的推進中。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總工程師曾吉明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2021年,我們累計開展了重點項目建設專項督促調研4次,及時解決項目建設推進過程中的問題超50個。截至2022年1月末,四川省新開工工業項目600余個,有望帶動全省第一季度實現工業投資過千億元,支撐全省工業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7%左右?!?/p>
早謀劃、快行動,全面提振四川工業經濟發展
工業是四川經濟發展的基石。根據四川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四川省規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8%,比全國(9.6%)高0.2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7.1%,比全國(6.1%)高1.0個百分點。從走勢看,受基數效應影響,呈“高開穩走”態勢,兩年平均增速基本保持7.0%左右,穩定恢復勢頭較好。
在過去的一年,四川工業經濟發展的一些亮點值得關注。例如,超九成行業利潤實現增長,前十大行業利潤全部實現增長。原材料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192.9億元,比上年增長78.9%,對利潤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7.2%。包括先進材料、電子信息、能源化工、食品飲料、裝備制造在內的五大支柱產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增勢喜人。尤其是企業創收能力不斷增強,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規模邁上了5萬億元的新臺階,其中,電子信息產業、食品飲料產業均突破萬億元。
整體來看,2021年,四川工業經濟穩中提質,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呈現出總量上臺階、追趕超預期、供需增動力、區域添活力的發展態勢,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然而,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比如下游行業尤其是小微企業經營壓力仍然較大,企業虧損額增長,部分行業經濟效益改善存在較大壓力,2022年工業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仍然面臨諸多挑戰。
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朱家德指出,下一步將用足用好國家和省上出臺的各項穩定工業增長政策紅利,統籌推進穩增長、強支柱、提能力、育主體、促轉型、重協調、守底線等各項工作,全面提速川渝制造業協同發展,推動“5+1”產業能級持續提升,加快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步伐,深入開展“暖心助企”系列活動,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和核心競爭力穩步提升。(記者 宋婧)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