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又雙叒叕上調了!此次成品油零售限價調整創2013年3月26日新版定價機制以來最大漲幅。
據國家發改委消息,自3月17日24日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750元和720元。全國平均來看92號汽油每升上調0.59元;95號汽油每升上調0.62元;0號柴油每升上調0.62元。
卓創資訊分析師楊霞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本計價周期以來由于市場擔憂供應問題,國際原油上漲明顯。隨著獲利多頭紛紛離場之際,資金流出導致油價從高位一路下跌。不過,國內參考的原油變化率雖在后期正值收窄,但仍處相對高位。
在調價未正式落地之前,多位機構人士分析認為,本輪成品油零售限價上調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而為了省下一筆油錢,多位車主在調價之前就已涌向加油站,把油提前加滿。
更有網友直呼太難了開不起油車,以后要走路上班,或是已經后悔購買燃油車,認為電動車的用車成本更劃算,考慮二次購車換成新能源電動車。
國際油價坐上“過山車”
下個周期油價或將下調
近期,國家油價坐上了“過山車”。截至3月17日收盤,4月交貨的紐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102.98美元,漲幅為8.35%;5月交貨的倫敦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收于每桶106.64美元,漲幅為8.79%。此前3月7日,WTI原油一度站上133.46美元/桶,布倫特原油5月期貨創下139美元/桶的高位。盡管近期有所回落,但國際油價目前依然居于高位,本輪計價周期內參考的國際油價均價遠高于上一周期。
對此,卓創資訊方面表示,本計價周期以來,國際油價呈現先漲后跌走勢,且波動幅度較大。前期,受東歐局勢緊張,英美宣布暫停從俄羅斯進口石油,歐美原油期貨接近2008年7月份創下的歷史最高價位。但隨著東歐局勢有所緩和,美國繼續釋放戰略儲備石油,國際油價一路下跌,歐美原油期貨雙雙跌破每桶100美元。受此影響,雖國內參考的原油變化率在后期有所收窄,但仍處于相對高位。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就成品油價格調整答記者問時稱,當國際油價繼續上漲,但不超過每桶130美元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如高于每桶130美元,根據《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規定,按照兼顧生產者、消費者利益,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原則,采取適當財稅政策保證成品油生產和供應,汽、柴油價格原則上不提或少提。
然后對于后市油價的變化,有多位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雖然短期內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油價上漲嚴重,但長期來看,油價持續上漲的動力不足,后期油價有望下調。
而中宇資訊分析師潘文婧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原油期貨的波動幅度是以市場情緒為主導,短期內原油走勢將維持大幅波動態勢,目前來看,各地主營報價距離零售限價大約300元-500元,盡管本輪零限價將大幅上調,主營報價處于高位,但難有大幅跟漲情況出現,后市或將根據原油走勢及各地區行情穩步推漲為主。
油價上漲vs電車提價
燃油車與新能源車誰更香?
油價上漲導致燃油車成本不斷增加。而同時,新能源車因上游成本不斷增加也在紛紛提價。
3月17日,特斯拉中國官網顯示,后輪驅動ModelY售價提高至31.69萬元,漲幅15060元。據悉這已經特斯拉7天之內第3次提價了,而進入3月份以來,已經有近20家新能源車企宣布漲價,涉及車型近40款。
一邊是開油車成本越來越高,一邊是新能源車也在漲價,到底誰更香?
此前,威馬汽車CEO沈暉算了一筆賬,稱若95號汽油突破9元/升。按照加油50升計算,要花費超過450元。450元油費轉換過來可以為純電汽車充電好幾個月了。按照5年10萬公里計算,智能純電汽車所消耗的電費比油車油費能省大概8萬多元,差不多等于四個LV或愛馬仕入門款包包。
不過部分網友并不買賬,認為新能源電動車的保值性低、換電成本高,且有安全疑慮。
“油價上漲的幅度并不能覆蓋新能源車與燃油汽車的差價?!庇衅囆袠I業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新能源汽車因為補貼退坡和原材料漲價,普遍上調了售價,但燃油車與其售價差距依然很大。以吉利帝豪和帝豪ev為例,最便宜也要13.58萬元,相比最高配的自動擋車型9.18萬元,多出將近三分之一的價格?!?/p>
不過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于用車時間較長的消費者,建議其選擇選擇燃油車,因為綜合下來燃油車每年的攤銷成本會更低,不過對于追求體驗新技術、有限購政策地區的消費者來說,新能源車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因為充電費用更低、新能源汽車體驗更好,且有地區可免費派送牌照,相較之下新能源車的成本更低。
而從銷量端來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6.8萬輛和33.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0倍和1.8倍,市場滲透率為19.2%。1-2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2.0萬輛和76.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倍和1.5倍,市場滲透率為17.9%。
對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增長,張翔認為,油價上漲是影響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影響因素之一,不過更重要的是,今年牌照、購置稅、補貼等政策收縮催化市場,此外新能源汽車的新技術的不斷應用、換車周期變短也是促進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的原因之一。
轉自:證券日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