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型豐富、功能多樣,不僅成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的重要經濟資源,也在塑造著人們的情感認知和價值認同,在推動鄉村振興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圖書館研究館員劉忠斌認為,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非遺傳承與發展迎來新的機遇和空間,應充分挖掘并合理利用鄉村的非遺文化資源。
劉忠斌建議,由地方文化部門主導,加大對鄉村非遺和民俗資源的梳理,根據非遺的不同類型,加大搶救性保護、整體性保護和生產性保護力度。與此同時,推動鄉村非遺的復興與繁榮,加大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促進非遺傳承。比如,提升鄉村文化廣場、農家書屋公共服務效能,開展群眾文藝活動;支持建設鄉村博物館、村史館,推動修編村史村志和家譜,開展村情教育,賡續鄉土記憶等。
劉忠斌認為,“以非遺為中心,培育鄉村特色產業”是加強鄉村非遺保護利用和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抓手??梢試@民間文學、表演藝術、傳統民俗等發展鄉村文化產業,并促進擴大傳統手工藝傳承范圍和生產規模,按照現代企業的形式進行運作,培育地方特色商品制造業。將傳統民俗與農業發展相結合,展現傳統農業生產習俗、餐飲消費習俗、節時、節事、禮儀、祭祀等鄉俗文化,融入中國農民豐收節相關活動?!巴瑫r,充分尊重和發揮本地居民的主體意識和主體作用,通過創新體制機制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吸引村民、非遺傳承人、鄉賢等踴躍參與,為鄉村振興多作貢獻,讓他們成為鄉村振興的最大受益人?!?/p>
轉自:新華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